中國經濟

西方奢侈品「迷失」在中國

中國經濟放緩和反腐運動,已大幅削弱國際奢侈品大牌的在華銷量。中國顧客也紛紛轉而青睞更小衆、設計更低調的新品牌。這導致的結果是,一些大品牌商不僅沒能抓住品味升級的老主顧,同時也失去了那些仍不成熟、但已不再送禮的消費者。

對歐洲的高檔時裝和烈酒品牌來說,近幾年在中國做生意絕不輕鬆。經濟成長放緩、以及政府對商人與官員之間送禮行爲的打擊,已經大幅削弱了這些品牌的銷售成長和利潤。

但隨著各大品牌——從人頭馬(Rémy Martin)和馬爹利(Martell)到古馳(Gucci)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努力在這種新環境下展開競爭,有一件事變得極爲明顯:面對中國新的節制風氣,一些集團要比其他同行表現得好一些。

保樂力加(Pernod Ricard)週四披露,2014年下半年該公司在中國的葡萄酒和烈酒的同店銷售同比下降6%。受此訊息影響,這家總部位於巴黎的集團的股價收盤下跌逾4%。

您已閱讀15%(287字),剩餘85%(168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