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不願意認爲自己與俄羅斯處於戰爭狀態。然而,俄羅斯政府似乎認爲自己與西方處於戰爭狀態。在俄羅斯總統弗拉迪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他的親信乃至越來越多的俄羅斯人民看來,過去25年的歷史是俄羅斯遭遇屈辱的國恥,而不是痛失的機遇。或許不可避免的是,俄羅斯拋棄了生活在一個接受法治的誠實政府之下的機會。如今,俄羅斯統治者非但不打算糾正這一缺失,反而想剝奪烏克蘭這一機遇。
問題在於,西方對此應當如何回應。除了將烏克蘭變成穩定而繁榮的民主國家,沒有什麼辦法能更好地撼動俄羅斯的「竊盜統治」了。這種可能性是普丁和他的同僚們害怕的。無論北約(NATO)表現得多麼惱怒,都不會威脅到他們。而一個民主、法治的烏克蘭的出現,卻會對他們構成威脅。顯然,追求這樣的結果是有風險的,但不應忽略這麼做的長期好處。
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出發點必須是經濟。烏克蘭似乎終於擁有了一個由改革者組成的能幹而又有決心的團隊。一年前,時任烏克蘭總統維克多•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ich)在一場革命中被趕出了總統府。這場革命和隨後遭遇的攻擊產生了一種淨化效果。烏克蘭政府似乎已經明白,這是烏克蘭的最後機會。如果烏克蘭還想擁有美好的未來——或者說還想擁有任何未來,就必須終結25年的腐敗和無能。
您已閱讀26%(541字),剩餘74%(151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