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安邦保險

安邦得了巴菲特真傳嗎?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田輝:安邦保險所謂「反驅動」經營模式,據說源於巴菲特理念。但保險業奉行資產負債匹配原則,巴菲特概莫能外,而安邦似激進有餘,匹配不足。

中國金融市場誰最火?近來在國內外不斷展開大手筆收購活動的安邦保險當仁不讓。人們津津樂道談論著誰是安邦的實際控制人、它的紅色背景等問題。不過,作爲一家以凌厲之勢崛起的新興保險公司,其攪起的市場風波絕不限於各種版本的坊間故事。特別是它對民生銀行的不斷增持,直至穩坐大股東席位,不僅僅是中國金融混業經營的又一典型案例,更引發各界對所謂「資產驅動負債」的新型保險經營模式展開熱烈討論。這一據說來源於巴菲特的理念到底是何含義?對舊有模式有多大的顛覆性?考慮到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家成爲巴菲特的信徒,釐清這些問題似乎刻不容緩。

安邦保險並未顛覆保險業「雙輪驅動」模式

金融最基本的兩大功能是資金彙集和分配。對金融機構而言,資金彙集是負債形成的過程,通過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形式實現;資金分配則是資產形成的過程,通過各種資金運用和投資管理活動實現。資產和負債活動是相輔相成、不可分離的,無所謂誰更重要。

您已閱讀9%(391字),剩餘91%(385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