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的境遇就是不同。去年11月份,中國最大的國有銀行中國工商銀行(ICBC)在上海A股市場通過配股發行融資340億元人民幣,當時配售對象包括中國主權財富基金的國內子公司、中國財政部以及國有保險公司中國人壽(China Life)。而當中國第一家由民營企業控股的銀行——民生銀行(Minsheng)上週五在A股市場定向增發220億元人民幣的股票時,買家則包括一家汽車變速箱製造商、一家保健品開發企業和一家豬飼料經銷商。哦,還有中國人壽!
去年早些時候,有媒體報導,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曾說過:「再融資的事現在想都不要想,想都丟人,我們怎麼張得開口。」不過這事已不必再提。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2010年,中國五大國有銀行在上海和香港市場總共發行了總額高達3170億元人民幣的股票。按資產計算排名第十的民生銀行也將不得不進行再融資——早在去年9月銀監會提出將銀行一級資本金充足率要求從8%提高到10%之前,這種預期就開始萌生。截至去年9月底,民生銀行的一級資本金率爲8.3%,因此至少需要再融資190億元人民幣,才能達到上述要求。以佔資產的比重衡量,民生銀行對地方政府融資工具的風險敞口最大。
不過在民生銀行股東的變動中,值得關注的是中國人壽購買的5億股A股,恰好足以保住其民生銀行第二大股東的位置,僅次於創辦人的投資代理機構。民生銀行一直充分利用其非公有性質(同時也強調管理層與黨內的緊密關係)。但就在4個月前,作爲中國第一大保險公司的中國人壽還公開表示有意收購一家銀行。有著15年曆史的民生銀行,最終有可能成爲「國進民退」現象的又一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