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

用「聯邦制」挽救分裂的中東

FT專欄作家加德納:對於目前教派主義盛行、軍閥林立的中東地區,治理的關鍵,在於找到地方權力制度化的方式,並通過權力下放、資源分享等辦法,讓其深入人心。

任何結束髮生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殺戮並恢復某種程度穩定的機會,都取決於一項針對伊朗核計劃的國際協議,這份協議將開啓美國與伊朗恢復邦交的進程。這反過來必然會爲什葉派的伊朗和遜尼派的沙烏地阿拉伯在整個中東地區打的這場代理戰爭畫上句號(如果不能使這兩個國家和解的話)。這些爭奪地區霸權的競爭對手需要認清,他們危害極大的教派主義策略已經產生反作用——尤其表現爲「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the Levant,簡稱ISIS)的興起,這個組織對伊朗和沙烏地都是致命威脅。

但是然後怎樣呢?伊拉克和敘利亞已被席捲黎凡特地區(Levant,是一個不精確的歷史地理概念,指中東託魯斯山脈以南、地中海東岸、阿拉伯沙漠以北和上美索不達米亞以西的一大片地區——譯者注)的教派主義風暴衝擊得支離破碎。這兩個國家,連同更廣區域其他那些內部支離破碎的國家(從利比亞到葉門),還能重新走到一起嗎?要想改變這種四分五裂的狀況,實現制度化的權力下放,並在新的國家契約之下維持一個統一但保留內部差異的國家,機會很渺茫。

請注意最後一句話是「聯邦」一詞的委婉表述。對於中東的大多數政治行爲體來說,這個詞是相當危險的,它意味著「外國企圖分裂我的祖國的陰謀」,而且已經有了足夠多的實例讓人們對這一觀念深信不疑。例如,在上世紀20和30年代,英國和法國爲實現自己的帝國主義目的,曾支持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少數族羣,爲教派對立又增添了幾層敵意。其實,我們都不必回溯至那麼久遠的過去。

您已閱讀28%(642字),剩餘72%(163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