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環保

讓我們普及清潔爐竈

FT專欄作家邰蒂:如果我們希望改善發展中國家數百萬女性的健康和生活,同時抗擊氣候變化,那麼我們應該採取的最基本措施之一是普及清潔爐竈。

幾十年前,我曾有充分的理由思考在貧窮國家烹飪食物所帶來的健康風險。當時,我是人類學家,住在阿富汗略往北的山區裏,在那裏,村民們經常用木柴生火,在土爐膛壁上烤制面包。

如果你手腳麻利,能夠把麪糰拍到爐壁上並用正確方式取出,那麼麪包喫起來非常美味。否則,麪包會烤糊,你的手指也會被燙傷。

拿我來說,跟村裏的女人們一起做了一個冬天的飯之後,我的手上多了許多燙傷留下的小疤痕。我的結論是,如果你是遊客(或者在做西式燒烤),使用傳統的柴火或爐竈或許看上去具有迷人的異域風情,但如果你不得不每天在煙霧繚繞的小房子裏做飯,尤其是在一個被白雪覆蓋的村子裏,那麼你就不會這麼覺得了。

您已閱讀17%(280字),剩餘83%(141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蓮•邰蒂

吉蓮•邰蒂(Gillian Tett)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助理主編,負責全球金融市場的報導。2009年3月,她榮獲英國出版業年度記者。她1993年加入FT,曾經被派往前蘇聯和歐洲地區工作。1997年,她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2003年,她回到倫敦,成爲Lex專欄的副主編。邰蒂在劍橋大學獲得社會人文學博士學位。她會講法語、俄語、日語和波斯語。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