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2014中國年度報告

從基礎貨幣看貨幣政策鬆緊

國信證券鍾正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鬆緊適度,對流動性管理提出高要求。流動性從過分充裕到結構性短缺,未來「定向發力」形象或超「全面寬鬆」預期。

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剛剛閉幕,「努力保持經濟穩定成長」成爲明年首要任務。爲此,「貨幣政策要更加註重鬆緊適度」也被頗有意味地加以強調,而「鬆緊適度」無疑對央行貨幣政策調控的適時性,尤其是對流動性管理的精準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年初以來,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工具的花樣翻新著實令人眼花繚亂。這背後實際上體現的是基礎貨幣供求格局的根本變化。從去年的流動性過於充裕,到今年的流動性結構性短缺,爲央行帶來了彌補基礎貨幣缺口的壓力,也爲央行帶來了提升對商行調控力的契機。

截至今年9月末,通過央行口徑外匯佔款和央票到期被動投放的基礎貨幣比去年同期減少1.4兆,而同期央行通過SLF(常備借貸便利)、PSL(抵押補充貸款)、MLF(中期借貸便利)等方式主動投放的基礎貨幣約7867億(體現在「對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債權」科目的變動上)。加之今年上半年央行通過定向降準提供了約2000億基礎貨幣,再加上10月份2695億的中期借貸便利(MLF),目前爲止央行主動投放的基礎貨幣並未超出年初以來的基礎貨幣缺口,由此大體可以支持央行有關當前貨幣政策中性的表述。

您已閱讀15%(465字),剩餘85%(268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