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

日本量化寬鬆政策的實質

FT首席金融記者桑曉霓:量化寬鬆是安倍政府最具殺傷力的一支箭,但應對通縮只是出臺這一政策的部分原因,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廉價日元刺激出口。

自一個月前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啓動最新一輪量化寬鬆以來,日元兌美元匯率就一直在更加快速地下跌,在我寫這篇文章時已跌至1美元兌118日元上方。

安倍經濟學(Abenomics)射出的第一支箭是貨幣寬鬆,它一直是日本政府箭筒中最有殺傷力的一支。但履行日本央行經常申明的推升通膨和結束通縮思維(政治人士堅稱這種思維導致了消費和資本支出疲軟)的承諾,只是射出這支箭的部分原因。射出這第一支箭的主要目的,是要壓低日元匯率和刺激出口。其他都是次要的。

這一經過僞裝的廉價日元政策的結果是,在近幾年來世界貿易總額成長基本停滯的背景下,日本出口額在今年第三季度成長了5.3%。這一數據可謂是低迷時期唯一健康的數據,即使以日本的標準來衡量也是如此。私人消費僅成長1.5%,第二季度下滑18.6%;資本支出下滑0.9%,第二季度下滑17.9%。換句話說,在這段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也爲負的時期,貿易爲GDP成長貢獻了正0.4個百分點。

您已閱讀30%(417字),剩餘70%(96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