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20國集團(G20)領導人第九次峯會在澳洲布里斯班召開,峯會公報釋放了成立全球基礎設施中心、到2018年前使G20整體GDP額外成長2%以上、稅收跨境合規行爲國際合作等重要看點。但相比峯會期間各國領導人擁抱考拉所引發的「圍觀」,峯會亮點仍然顯得有些遜色。誠然,相比2008至2009年之間爲應對金融危機而召開的G20領導人峯會,近幾年的峯會雖然也極力加強國際協調合作,但真正落實的並不多。本次峯會雖然關注了IMF在2010年制定的改革方案,但卻缺乏有效的機制督促美國加快落實,同時,普丁的提前離會使G20顯得隨意鬆散,這些事實無疑增大對G20低效率的擔憂,G20亟待制度創新的事實越發突出。
觀察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期,世界主要國家通過G20峯會倡導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共同支持經濟復甦,恢復市場信心。此後,G20成員國力推超常規財政貨幣刺激政策,中國也出臺了四萬億刺激計劃,即便連債務風險高位運行的「歐豬」集團也實施了擴張性的財政政策。
在通過G20平臺協調一致的「打針喫藥」之後,全球經濟僅僅在2009年出現衰退,而從2010年以來開始呈現復甦成長態勢,儘管全球經濟仍然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但不可否認的是全球經濟持續復甦成長的態勢未見改變,世界經濟避免出現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的局面,凸顯了G20這一全球治理機制的創新作用。
您已閱讀23%(573字),剩餘77%(192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