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的讓•梯若爾(Jean M. Tirole)終於得了諾貝兒經濟學獎。
該獎從 2009年後就沒人獨享,這多少可見作爲這十多年來的諾獎大熱人選,梯若爾的貢獻被相當重視。 梯若爾1978年取得巴黎第九大學決策數學博士學位,後來師從大他三歲的2007年諾獎得獎人機制設計大師馬斯金(Maskin),1981年取得麻省理工的經濟學博士學位。 1998年,他四十五歲時就當了計量經濟學會的會長,這可是相當於經濟學界武林盟主的職位,甚至顯得2001年擔任歐洲經濟學會會長就有點「低就」了。他全職在美國麻省理工當教授,之後一直往來於法國土魯斯和波士頓,與已故經濟學家拉豐(Laffont)創辦了土魯斯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IDEI),這個主要依賴企業資助的研究所往往被譽爲歐洲大陸經濟學復興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諾獎委員會表示梯若爾得獎是因他闡明瞭如何分析只有少數大型企業的行業與對其的監管。 對此不少教授會反問「他的貢獻是這個嗎?」確實,沒有幾個人如梯若爾那樣跨了那麼多經濟領域,我沒有認識任何人敢說真正懂得他的各種貢獻。如果試問上述經濟學教授,究竟最熟悉梯若爾哪個具體理論,恐怕不如他們對科斯理論、阿羅不可能定理等熟悉,也沒有如弗里德曼或海耶克等自由經濟忠實衛士標籤鮮明。其中原因,我認爲這跟梯若爾的多產和理論的抽象性有關。
您已閱讀14%(555字),剩餘86%(351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