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英國首相卡麥隆在訪問中國期間,遭遇網友神提問:作爲來自霧都的首相,如今貴首都頭銜已被北京拿下,是否慚愧?
中國變化的不僅是經濟成長,還有每況愈下的環境質量和網友的苦中作樂。一方面中國代表了世界經濟成長的四分之一,另一方面,大量的人口仍生活在每日低於兩美元的水準,再一方面,北京空氣質量水準已經已嚴重超標於國際衛生組織的建議水準。於是開始兩難:一個如此需要發展的龐大國家,怎樣通過不消耗大量能源來實現發展?中國人口紅利在消退,如何在變老之前變富?更切身的問題是:北京的空氣何時能變得宜人呼吸?
北京的空氣汙染主要來源於重工業和汽車尾氣排放。
您已閱讀12%(269字),剩餘88%(201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