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

亞洲反腐困擾跨國公司

FT亞洲版主編皮林:從中國到印度,亞洲各國紛紛對腐敗說不。這些努力是可喜的,但也有人懷疑,亞洲國家反腐執法被用作一種對付外企的產業政策。

在一些世界地圖上,亞洲的絕大多數國家,以及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被塗成紅色。包括中國在內的幾個國家是深橙色;還有兩個國家,阿富汗和北韓,是最深的紅棕色。這些地圖由監察全球腐敗狀況的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繪製,深色表示該國在貪腐方面的名聲基本較差。在亞洲,只有新加坡、香港和日本躋身於國際透明組織「清廉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排名前20的最清廉法律管轄區之列。

這是跨國公司的一大憂慮。許多跨國公司在亞洲的業務規模很大,並且還在不斷擴展。經理們必須花費時間和精力找到方法避免行賄,或者至少避免被抓到行賄的把柄。一些跨國公司僱傭了中間人來處理棘手的現實。這種方法使高級主管能夠保持某種距離。

但有跡象表明,這樣做也不夠了。美國和歐洲反腐當局對本國企業在境外的行爲加大關注。亞洲的環境也在發生改變。跨國公司發現,比起在一個腐敗猖獗的國家經營,只有一件事更糟糕:在一個原本腐敗猖獗、現在卻不再容忍腐敗的國家經營。

您已閱讀24%(441字),剩餘76%(140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