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買方世界的中國市場

中國安邦集團研究總部:「中國市場」的概念要想在中國的戰略操作上成形和表現,路還很長,但只要認識清晰,政策路線圖的到位絕非遠不可及。

中國是「世界工廠」這不是新聞,但「中國市場」對世界來說,依舊是個新聞。很多西方人似乎依舊認爲,消費水準不高、儲蓄率很高的中國,只能是一個依靠廉價勞動力製造低價工業品並且競爭無度的國家,他們的世界地位是由勞動力以及大量出口決定的,而非市場規模以及消費決定的。

從地緣政治學的角度來看,冷戰結束以來,原來的兩極世界迅速瓦解,形成了單極世界,在這種條件下,冷戰的鐵幕瓦解,全球化迅速形成,提升了生產力,提升了效率,也爲世界創造了財富。在全球化的這波浪潮當中,中國的東南沿海迅速成爲世界地緣政治學家眼中的黃金海岸地區。印度經濟的潛力引發了廣泛的關注,東盟以及拉美經濟也在重振旗鼓,最重要的是,這些金磚國家以及經濟的後起之秀,都在尋求出口產品,引進資本,也就是說中國成爲了全球化的創富樣本,而世界各地都在力爭成爲世界工廠。於是,我們的世界變成了真正的買方世界。

問題在於,這樣的世界,競爭的通道太過狹窄,甚至可以說擁擠不堪。在這個買方世界當中,富有價值的、含金量最高的東西,不是商品的廉價和豐富,而是經濟總量和購買力,也就是說,能夠說了算的,能夠起決定作用的是消費的總實力。中國今後參與全球市場的方式,如果繼續沿用低價競爭,未來面臨的局勢必將是與全球第三世界國家做競爭,合作伙伴越來越少,支持者寡,競爭者衆,就是明顯可見的結局。

您已閱讀28%(557字),剩餘72%(143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智庫

現代社會中,有人將智庫稱爲與立法、行政、司法並立的第四大機構,可見其對社會決策的巨大效用。FT中文網與海內外一批著名智庫合作,精選其最新研究成果,爭取在第一時間內與讀者分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