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銀行

金磚銀行挑戰世界經濟秩序

FT專欄作家皮林:金磚銀行的成立值得歡迎,理由之一是,它將會帶來競爭。西方主導的IMF和世行已難以反映當今世界的現實。二戰後形成的世界秩序正在被顛覆,窮國與富國差距越來越小,金磚銀行的問世體現了這一點。

13年前,Brics還是時任高盛(Goldman Sachs)首席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設想出的一個行銷策略。現在它是一家銀行。你很快就會知道,它將擁有自己的設計師手袋系列。

上個月,在巴西福塔萊薩(Fortaleza),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這5個金磚國家同意成立一家開發銀行。他們還設立了一個規模達100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協議——正式名稱是「應急儲備安排」(CRA),該協議將讓各國央行在緊急時期獲得外匯供應。借用俄羅斯財長安東•西盧安諾夫(Anton Siluanov)的話來說,金磚國家正努力創造一個迷你版的世界銀行(World Bank)和一個迷你版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金磚國家的計劃有利於世界,儘管你從西方的輕蔑態度看不出這一點。有兩個默認的立場。一個是對5個國情迥異的國家有條理地組建機構並堅持運行的想法嗤之以鼻。另一個是擔心世行和IMF所象徵的世界秩序即將崩潰。世行和IMF是1944年在佈雷頓森林(Bretton Woods)會議上建立起來的由美國主導的兩家機構。

您已閱讀23%(461字),剩餘77%(155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