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國家

FT社評:金磚新機構取代不了IMF

金磚國家各成員國在財政政策、金融自由化和宏觀經濟管理方面奉行的方針彼此差別極大,它們創立的新機構難以在原則制定和落實方面達成思路統一。

上週,金磚國家(Brics)在巴西福塔萊薩舉行會議。這些全球新興大國經常發表一些關於團結的漂亮言論,但上週這些漂亮言論中卻浮現出一個不同尋常的實質性內容。

金磚國家宣佈,在向長期經濟成長提供資金方面,它們自己組建的開發銀行要麼將成爲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補充,要麼將成爲這一多邊機構的競爭者——到底是成爲補充還是成爲競爭者,取決於人們希望對其冠以何種動機。

不過,金磚國家之前已經提到過要推出一家開發銀行,這次會議還產生出了另一個有趣的機制。金磚國家宣佈了一項1000億美元的應急儲備安排,目的是幫助新興市場國家應對會導致其經濟脫軌的外部衝擊。

您已閱讀22%(276字),剩餘78%(96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