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國家

金磚銀行面臨投資回報考驗

中國安邦集團研究總部:金磚銀行目前的民主治理結構可能對投資回報造成挑戰。金磚國家之間需要展開更爲深入合作,從低效的基礎設施投資帶動的經濟成長中再行獲取回報。

金磚五國的多邊合作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當地時間15日下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巴西總統羅塞芙、俄羅斯總統普丁、南非總統祖馬、印度總理莫迪一道,共同見證了金磚五國相關部門官員簽署了關於金磚開發銀行創新合作的協定、關於建立金磚應急儲備安排的條約、關於建立金磚新開發銀行的協定以及涉及金磚出口信貸等領域的合作檔案。

據悉,金磚開發銀行的宗旨是支持金磚國家及其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可持續發展;覈定資本爲1000億美元,最初500億美元資本由五個國家均攤,其中最初七年內將共計出資100億美元現金,另外400億美元以擔保抵押形式出資,該銀行將於2016年開始對外放貸,且歡迎其他國家加入,但金磚國家所佔資本比例不能低於55%;銀行總部落戶上海,首個區域辦公室設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行長在金磚國家中輪流產生,首任行長將由印度提名,首任理事會主席由俄羅斯提名,首任董事會主席由巴西提名。此外,金磚應急儲備安排初始承諾互換規模爲1000億美元,各國最大互換金額爲中國410億美元,巴西、印度和俄羅斯各180億美元,南非50億美元。這一安排是在有關金磚國家出現國際收支困難時,其他成員國向其提供流動性支持、幫助紓困的集體承諾。

「德國之聲」盛讚這是一次將被載入史冊的金磚峯會。英國廣播公司網站文章指出,此舉是對美國、歐盟等西方發達國家主導世界秩序的不滿和要求在世界經濟和政治事務中有更大發言權。美國《外交》雜誌也指出,金磚開發銀行從提議到落實發展迅速,是出於對美國遲遲不履行諾言的失望。目前,金磚國家約佔世界人口的40%以及全球GDP的1/5,對全球經濟成長的貢獻超過50%,而他們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的投票權與其現實地位嚴重不符。據悉,美國國會至今依然未予通過西方國家2010年時曾承諾將發展中國家在IMF投票權比重提升6%的改革。2013年,南非官員希望組建一個新的開發銀行,爲IMF和世界銀行忽略了的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這代表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共同願望。新興經濟體在西方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之外不得已重新另起爐竈再建一套國際金融體系的想法由此最終成行。

您已閱讀39%(881字),剩餘61%(140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