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城

新一代銀行家肖像

迫於公衆和政治壓力,銀行業必須對自己短視、高回報的行業文化作出徹底改革。剛剛走校園的年輕銀行家們將決定這個行業能否變得更容易被社會接納。他們能做到麼?

在倫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一家頂級銀行的投資銀行部,一名經濟系二年級大學生即將展開爲期10周的實習。他的興奮溢於言表,緊張也是不言而喻的。

這名現年20歲的小夥子是在新加坡唸的中學,現在是英國一所知名大學的本科在校生。他在大一時已經體驗過在銀行實習的滋味了。那時,他的大多數同學還在適應環境,而他已經申請了「春季體驗周」(Spring Week)——那次的銀行實習工作經歷讓他接觸到了交易、併購和風險管理業務。

銀行業的邪惡形象絲毫未阻擋他的腳步,通宵工作的前景也沒嚇到他。他堅持說,加班是「卓越文化」的產物。吸引他的正是那種「活力」。「我希望成爲這個行業最偉大的市場推動者的一分子。」當然,吸引他的還有金錢。

您已閱讀12%(312字),剩餘88%(221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