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

Lex專欄:高盛業績喜中有憂

這家華爾街投行二季度業績好於預期,在很多領域表現不俗。但這仍不能讓人放心,佔總營收約四分之一的固定收益、外匯及大宗商品交易業務短期內似乎無望好轉。

如果你用自己的資金投資順手,誰在乎交易業務營收減少?高盛(Goldman Sachs)在2014年第二季度的情況正是這樣,該行報告的淨利潤好於預期。這家華爾街銀行的自營賬戶股票交易和放貸業務產生了21億美元營收,同比大增46%。可惜,這些斬獲(主要來自私募股權)是不可預測的。因此,沒什麼訊息真正讓人陶醉於喜悅。

固定收益、外匯及大宗商品交易業務(佔總營收的大約四分之一)短期內似乎無望好轉。高盛準備在這些領域打持久戰,在競爭對手縮減之際堅持著。該行的指望是,它將在這段低迷時期擴大市場份額,一旦週期變化,它的耐心將帶來回報。問題在於週期會否變化?先前各方普遍預計第二季度的固定收益、外匯及大宗商品交易業務營收將暴跌,跌幅高達25%。可是,花旗集團(Citigroup)、摩根大通(JPMorgan)和高盛的表現都好於預期(儘管營收仍然下降)。這應當歸功於波動性和信貸量上升。但分析師們警告說,這只是一個暫時現象。

諮詢和承銷業務的強勁表現更令人鼓舞一些。儘管最近幾個月有很多關於併購交易的噪音(2014年上半年宣佈的許多交易尚未完成),但在全球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幾家投行成功地開發了新的營收來源,得益於債務承銷業務47%的成長。一旦2014年上半年達成的1.75兆美元併購交易獲得批准,費用支付到位,此類資本密集度不高的營收應當有助於高盛的利潤。當然前提是薪酬保持在可控範圍(與2013年同期相比,該行的薪酬成本略有上升)。

您已閱讀84%(612字),剩餘16%(11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