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外對話

爲什麼中國需要綠色商業?

「中外對話」總編輯希爾頓:無論是在國外的中國企業,還是在中國的外國企業,都必須展示出它們在資源限制內經營的能力,以減少其造成的環境損害。

氣候變化和環境壓力給商業帶來的威脅日益明顯。比如過去兩年中,投資者、非政府組織、銀行和智庫就曾就化石燃料儲備作爲世界各大石油公司帳面資產的價值,展開了一場激烈爭論。

正如國際能源機構指出的,如果世界各國領導人認真對待他們做出的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控制在2攝氏度的承諾的話,「到2050年所消耗的化石燃料絕不能超過現有儲量的三分之一...... 除非碳捕捉與封存(CCS)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用「碳跟蹤計劃」的話來說,這些石油儲量是「不能燃燒的」碳;同時隨著按比例縮減煤炭使用量壓力的增大,煤炭儲量也將處於類似的監督之下,以控制其對空氣質量的影響以及減少碳排放。

這些對市場和投資者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風險。另外一些壓力以各種方式體現出來:資源競爭和資源管理的改善需求;同時給能源和經營帶來風險的水短缺;隨著各國政府以新規則應對新的限制而帶來的未來管理中的偶發事件。配額的可利用性和條件也受到氣候風險的制約。

您已閱讀24%(399字),剩餘76%(123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對話地球(Dialogue Earth)

對話地球(Dialogue Earth)是一家關注氣候變化與環境的非盈利機構,專注於分享全球經驗和知識,推動氣候變化科普和建設性對話。對話地球在歐洲、南亞、東南亞、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區的17個國家有專業的編輯團隊,使用8種語言發佈氣候和環境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