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腐敗的特點、類型和變化趨勢往往和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背景密切相關。清華大學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過勇認爲,與腐敗程度的變化相比,認爲腐敗類型和結構的變化更爲重要。本文系作者對中國目前腐敗與反腐敗六個方面趨勢的研究,作爲目前中國正在進行的反腐行動的參照研究並不過時。文章原刊於《中國行政管理》2013年第1期,經作者授權FT中文網刊發,以饗讀者。
在對腐敗問題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通常特別關注腐敗程度的變化,而忽視了對於腐敗類型和結構,以及反腐敗重點方向的分析。客觀、準確地評價當前我國的腐敗程度確實重要,這是我們評估形勢並制定有針對性的反腐敗戰略的重要基礎。
各類社會調查普遍將評價腐敗程度作爲重要的目標,而每年國際透明組織的清廉指數排行榜發佈時總能引起廣泛的社會反響。然而與腐敗程度的變化相比,我們認爲腐敗類型和結構的變化更爲重要。
您已閱讀5%(372字),剩餘95%(769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