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墨西哥

墨西哥的啓示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經濟越是進步,高速成長往往越難以實現。墨西哥不僅需要開展以市場爲導向的改革,還需要從根本上提高國家制度的水準。

如果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試圖尋找民選領導人啓動根本性改革的榜樣,他不妨看看恩里克•培尼亞•涅託(Enrique Peña Nieto,墨西哥現任總統)。誠然,後者是一個小得多、但更富裕國家的總統——儘管近幾十年來的糟糕經濟表現大大縮小了兩國間的差距,但墨西哥的平均生活水準仍兩倍於印度。兩國領導人面臨類似的挑戰。兩個國家都必須在一個高生產率的正規部門和低生產率的非正規部門差距巨大的經濟體中,實現以市場爲導向的經濟成長。培尼亞•涅託開展了大膽的改革,他的改革模式值得效仿嗎?

在近期的一項研究中,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精闢闡釋了墨西哥的二元化。它承認,「墨西哥有現代的一面,是一個高速、成熟的經濟體」。但這個國家也有「傳統的一面,充斥著亞規模、速度遲緩、技術落後、生產率低下的企業,其中許多企業遊離於正規經濟之外」。發展意味著將這兩面合二爲一。

人們常常忘記的是,在20世紀50、60和70年代,墨西哥經濟成就斐然,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均成長3.3%。之後是1982年債務危機和失去的十年,失敗的私有化方案,1994年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不久後的金融危機,宏觀經濟穩定措施,向多黨民主制轉變,以及來自中國的競爭加劇。整個這一時期的成長令人失望:自1980年來,勞動者人均產出年增速不到1%。2012年,墨西哥的人均GDP(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是美國的30%,與1990年完全一樣。

您已閱讀31%(670字),剩餘69%(148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馬丁•沃爾夫

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 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及首席經濟評論員。爲嘉獎他對財經新聞作出的傑出貢獻,沃爾夫於2000年榮獲大英帝國勳爵位勳章(CBE)。他是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學院客座研究員,並被授予劍橋大學聖體學院和牛津經濟政策研究院(Oxonia)院士,同時也是諾丁漢大學特約教授。自1999年和2006年以來,他分別擔任達佛斯(Davos)每年一度「世界經濟論壇」的特邀評委成員和國際傳媒委員會的成員。2006年7月他榮獲諾丁漢大學文學博士;在同年12月他又榮獲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科學(經濟)博士榮譽教授的稱號。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