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輝瑞(Pfizer)準備拿出1000億美元進行收購,甚至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也在討論500億美元的交易時,兩筆總額爲25億美元的亞洲交易,看起來或許只是給困在併購世界邊緣地帶的銀行家們準備的「麪包屑」。但這兩筆擬議中的交易表明,亞洲自己的動物精神在覺醒。這兩筆交易分別是一家東南亞企業對澳洲Goodman Fielder的擬議收購,以及一家中國公司對澳洲Aquila Resources的擬議收購。
今年迄今爲止,亞洲併購交易已經創出歷史最高紀錄。Dealogic的數據顯示,以本地區企業爲目標的收購要約總額達到2624億美元,超過了2007年的水準。該數據甚至還沒有包括一些里程碑式對外併購交易,比如日本三得利控股(Suntory Holdings)斥資160億美元,收購美國威士忌製造商、佔邊(Jim Beam)品牌所有者比姆公司(Beam Inc)。
但該數據的確包括了兩筆嚴格來說並非併購交易的交易,如果剔除這兩筆交易,那就意味著就目前而言,2014年的併購交易還沒有創出歷史最高紀錄。這兩筆交易,一筆是中信集團(Citic Group)以370億美元將資產出售給旗下香港子公司中信泰富(Citic Pacific),另一筆是淡馬錫(Temasek)以57億美元收購李嘉誠(Li Ka-shing)旗下零售連鎖集團屈臣氏(Watsons)四分之一的股權。換言之,眼下這股併購熱潮仍根植於亞洲地區的傳統,即彼此關聯、受到緊密控制的公司之間無人競爭的部分股權交易和資產調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