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皮凱蒂新書《21世紀的資本》
法國70後非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Thomas Piketty)所著的《21世紀的資本》(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震撼了陷於大衰退中六年至今難以自拔的西方世界。諾獎經濟學家克魯格曼的評論稱該書引發的是「皮凱蒂恐慌」,《紐約時報》評論的標題是(皮凱蒂的書)「較勁史密斯(和馬克思)」,《商業週刊》作爲驚呼「經濟學的風暴要來了」!皮凱蒂的書揭露了三百年來資本主義貧富差距擴大的總趨勢,猶如《共產黨宣言》的開頭「一個幽靈在西方遊蕩」。不過這次的幽靈,不是共產主義,而是反思資本主義。詭異的是,《紐約時報》爲何把「21世紀新版的資本論」,說成是同時和亞當.史密斯與馬克思較勁呢?
西方媒體把嚴肅的經濟科學研究政治化,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本文願意從經濟學和歷史觀察的角度,來分析皮凱蒂的新資本論。因爲該書討論的議題也涉及中國的不平等成長。皮凱蒂批評的新古典經濟學理論,例如庫茨涅茨(Kuznets)收入不平等的鐘形曲線和索羅(Solow)的內生成長論,正是中國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鼓吹經濟自由化,反對中國獨立自主的產業政策,主張中國的結構調整要放棄中國特色,轉向美英模式的理論依據。所以皮凱蒂對西方經濟學的反思,間接涉及中國國內關於堅持中國道路還是仿效美英模式的爭論,值得中國學人和領導者認真思考。
您已閱讀7%(588字),剩餘93%(728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