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中國出口商應如何面對成本下跌?

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韓實:中國製造商與其費盡心機把價格定得比其他製造商更低,不如將盈餘用來與西方客戶建立更具意義的關係,並藉此創造出獨特價值。

近幾個月,由於人民幣貶值,原材料和工業投入品價格下降,中國製造業成本出現了大幅下跌。在製造成本攀升時期,中國的製造商不能靠價格競爭,而成本的大幅下跌使他們恢復了靠價格競爭的能力。如今,他們可以降低產品價格,收復曾經失去的生意。

但這並不是一條妙計。中國製造商與其費盡心機地把價格定得比其他製造商更低,倒不如將盈餘用來與西方客戶建立起更具意義的關係,並藉此創造出獨特的價值。

2014年3月中國政府進行改匯,擴大了人民幣兌美元的浮動區間。這意味著,與過去相比人民幣價值可以有更大的波動。此後,市場力量產生作用,人民幣價值隨之開始下跌。

您已閱讀12%(264字),剩餘88%(187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智庫

現代社會中,有人將智庫稱爲與立法、行政、司法並立的第四大機構,可見其對社會決策的巨大效用。FT中文網與海內外一批著名智庫合作,精選其最新研究成果,爭取在第一時間內與讀者分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