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

Lex專欄:萬洲上市不宜定價太高

去年收購美國史密斯菲爾德的中國雙匯構成了萬洲主要資產,合併後的公司具有成長潛力,但由中國公司管理美國食品生產商有一定難度,投資者理應得到「優惠價」。

還記得那首五個小豬去趕集的童謠(一首教小朋友掰手指數數的兒歌——譯者注)嗎?要想數清萬洲集團(WH Group,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商)在香港上市到底聘用了幾家銀行,手腳並用都不夠。參與銀行共有29家,創下世界紀錄。該公司龐大的營運規模,也許帶來了複雜的銀行關係,但顯然沒有形成部門之間的凝聚。

這筆交易還有一些私募股權成分。中國豬肉加工巨擘雙匯(Shuanghui)去年以70億美元(包括債務)收購了美國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Smithfield),從而構成了萬洲集團的主要資產。其中的一些私募投資者將在上市過程中減持股份。基於史密斯菲爾德的隱含估值,公司有望從股權易手中快速盈利。剔除萬洲集團最初的雙滙業務和它的民營物流業務,按該集團發行價區間的低端151億美元計算,史密斯菲爾德值估值達到45億美元。這比雙匯去年9月支付的40億美元收購價(不計債務)高出不算多的12%。但若以發行價區間(範圍很大)的高階212億美元計算,史密斯菲爾德有望值106億美元。

在豬肉生產和消費方面,中美排名前兩位,而萬洲集團在這兩個國家都佔據領軍地位。全球豬肉消費也許成長緩慢,但中國人均消費基數較低,爲更快成長提供了餘地。更何況,美國品牌可以贏得那些因擔憂食品安全而對本土品牌有戒備心理的中國消費者。所以潛力是存在的。但首先,該公司必須證明這筆跨國交易具有成效。鑑於該行業的規章約束,由中國公司來管理美國的食品生產商,要成功有難度。出於這一原因,上述29家銀行應將發行價定於區間低端附近。投資者將承擔風險,理所當然要有一些早期上漲空間。

您已閱讀94%(659字),剩餘6%(3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