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實幹能力長期以來令許多印度人驚歎。無論是引導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村到城市人口遷移大潮,還是指揮建設世界上里程最長的高速鐵路網路(那速度快得你都來不及說「請出示車票」),北京的政策規劃者做的每一件事都顯得目標明確。這樣的執行效率是民主、聯邦制、混亂的印度始終望塵莫及的。
多年來,印度人一直希望能憑藉自己的優點最終超過中國。有一種說法認爲,印度或許走得不快,但走的方向是對的。沒有選民、獨立司法體系和自由媒體的約束,中國的威權體制無論朝著哪個方向都能飛速前進。中國能夠讓經濟連續多年保持10%的成長率(不過這個奇蹟近年也已無以爲繼)。同樣,中國也能製造文化大革命那樣的災難,並且還可能再製造一場經濟災難,比如房地產泡沫破裂或影子銀行體系坍塌。中國只有油門,沒有剎車。
但要是印度選民希望讓印度變得更像中國一點怎麼辦?具有中國人作風特徵的古加拉特邦(Gujarat)首席部長、印度總理候選人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最近看上去明顯贏得了多數選民的支持,一個合理的解釋就是:印度人希望像中國那樣。別的不說,領導風格說一不二的莫迪就以富有實幹能力聞名。讓支持者們稱讚的是,莫迪做事果斷,痛恨繁文縟節。印度大多數商界領袖也是他的擁躉,爲表敬意,他們紛紛把業務遷至古加拉特邦。2008年,拉丹•塔塔(Ratan Tata)在西孟加拉邦(West Bengal)建廠生產Nano小型汽車的計劃因爲與地方政界發生糾紛而泡湯了。塔塔於是找到莫迪,希望轉到古加拉特邦建廠。
您已閱讀32%(636字),剩餘68%(132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