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

中石化籌資計劃凸顯國企私有化悖論

中國國企想獲得資金,但又不想交出控制權。國企複雜的公司結構和資產轉讓使之成爲可能。這跟一些改革者希望看到的國企「徹底重組」相距甚遠。

中石化(Sinopec)體現了中國國企的典型特點:規模巨大、業務龐雜、並且需要資金。如今,中石化打算向外部資金開放,這是否值得投資者予以關注?

中石化是亞洲最大的石油精煉商,財報顯示,其2012年取得營收4380億美元。它經營著一個龐大的帝國,除了化工、電廠,當然了,還有石油產品以外,旗下業務還包括便利店、房地產、酒店。

但如中國大多數國企一樣,中石化約四分之三的股份掌握在國家手中。自上世紀90年代開放市場以來,有數百家國企通過在香港和內地上市籌集了數萬億美元的資金。

您已閱讀12%(234字),剩餘88%(165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