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

從普丁「熊爪」之下拯救烏克蘭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普丁吞併克里米亞之舉,與希特勒吞併捷克斯洛伐克有著令人不安的相似之處。西方當然不應與擁有核武器的俄國開戰,但也不能對此坐視不理。

1938年希特勒(Hitler)吞併捷克斯洛伐克時,時任英國首相的內維爾•張伯倫(Neville Chamberlain)決定不採取任何行動,聲稱捷克斯洛伐克是「一個我們所知甚少的遙遠國度」。意在「收復失地」和復仇的納粹政權以保衛德裔少數民族爲由,吞併了捷克斯洛伐克,此舉與弗拉迪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吞併克里米亞有著令人不安的相似之處。俄羅斯總統正以保護俄羅斯族爲名,行恢復俄羅斯帝國之實。被趕下臺的烏克蘭總統維克托•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ich)甚至表示:「我想問問西方那些庇護黑暗勢力的人們:你們瞎了嗎?你們忘記什麼是法西斯主義了嗎?」我真的希望我們沒有忘記。

西方不會與擁有核武器的俄羅斯開戰。但悍然吞併較小國家的部分領土,是對歐洲在二戰後建立的秩序的嚴重破壞。德國總理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說的沒錯:俄羅斯已付諸於「叢林法則」。我們不能對這起吞併事件坐視不理。讓這件事成爲一個先例太危險了。

一些人辯稱,西方讓科索沃從塞爾維亞獨立出去,已經制造了先例。但那是對塞爾維亞野蠻行爲的回應。克里米亞沒有發生那樣的事情。此外,也沒有任何西方大國吞併科索沃。將塞爾維亞在科索沃的所作所爲與已被世人遺忘的俄羅斯在車臣的野蠻行爲相提並論,可能更爲貼切。

您已閱讀23%(552字),剩餘77%(187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