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

臺灣經濟滯漲探因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鄒至莊:受到政治和經濟因素的制約,臺灣很難找到應對經濟增速下滑的對策。但相比於提高經濟發展速度,保持社會進步的意義更爲重要。

今年二月我在臺灣住了兩個多星期,希望對臺灣經濟發展多點了解。參考了一些經濟數據,還請教了一些朋友,現在把我初步的認識報告讀者。

臺灣國民收入的增加速度,比從前慢了。從1952年到1982年平均每年增加8.7%,1983年至1986年平均爲6.9%,2001年至2011年平均降到3.9%。

降低的原因可以從兩個角度討論。第一是我常討論的中國經濟發展速度的三個要素:人力資本、市場經濟模式和經濟發展的階段。與1950至1980年比較,臺灣的人力資本是減少了。前期有從大陸進來的全國最傑出人才,在政府、大學與企業工作。大陸的人口約等於臺灣的50倍,從大陸選出最傑出的人才,無疑增加了臺灣的人力資本;市場經濟模式在前期的進步會使得經濟發展速度比已往增加(像中國大陸的經濟體制改革),但到了後期,如果市場經濟模式保持不變,已經不能算是增加經濟發展速度的因素;加上臺灣經濟發展已進入一個比較成熟的階段,達到像美國一樣的發展階段,經濟增速便會降到2.5%至3.0%左右。

您已閱讀25%(427字),剩餘75%(127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