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人民幣

資本賬戶適當管制利大於弊

中國社科院張明:當前經濟環境下,中國加快資本賬戶開放面臨較大風險和阻力,下一階段重點應是消除價格扭曲與應對金融脆弱性,在此之前,應維持資本賬戶適當管制。

2014年中國在複雜宏觀經濟形勢之下,政府在金融政策的選擇上面臨諸多兩難。

「兩難」之一,體現在影子銀行體系擠泡沫、去槓桿與防範金融危機爆發三者之間的取捨。衆所周知,當前中國影子銀行體系(包括中國特色的銀行同業業務在內)隱藏著較大的風險,而且其風險與房地產、地方融資平臺債務等問題交織在一起。如果不能及時治理,使其透明化並降低商業銀行高槓杆率,那麼隨著風險的繼續累積,未來爆發的危機可能更爲嚴重;但是,如果現在就開始擠泡沫的話,一旦個別影子銀行產品違約,則可能引發大規模震盪的不確定性,這又困擾著監管當局。

更爲具體的問題是,究竟應由誰來負責擠出影子銀行體系的泡沫,中國央行還是中國銀監會?二者是否應該有恰當的政策配合?遺憾的是,筆者並未看到兩家機構在此方面有令人讚賞的合作。爲促進商業銀行約束影子銀行業務,中國央行從2013年年中起,開始維持銀行間流動性市場上的較高利率水準;同樣,爲促進商業銀行規範影子銀行業務與同業行爲,中國銀監會在2013年出臺了「8號文」(指中國銀監會2013年第8號文《關於規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並且市場一直傳聞會出臺更嚴厲的「9號文」。如果中國央行與中國銀監會各掃門前雪,都用霹靂手段來敦促商業銀行去槓桿,那麼兩股力量的疊加是否會導致影子銀行泡沫的無序崩潰?至少,市場上一直存在著這一擔憂。

您已閱讀21%(571字),剩餘79%(214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