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行動支付

WeChat紅包對社交金融規則的提醒

FT中文網編輯馮濤:WeChat紅包成爲一時潮流,但世界範圍內網路金融監管仍是未解難題。WeChat紅包或許是可供中國網路金融從業者、研究者和監管方解剖的一隻麻雀。

2014年中國馬年春節已經過去,但是期間騰訊公司掀起的全民「WeChat搶紅包」的熱潮餘溫仍在。受WeChat紅包火爆刺激,截至本週二騰訊股價已創歷史新高585.5港幣。

中央財經大學黃震教授表示,「WeChat紅包是從電商金融到社交金融轉折的一個里程碑」。什麼是社交金融?這是一個新創造出來的詞,目前業內沒有統一且精準的定義,大概意思是:作爲用戶間交易的金融工具,不僅要具有可交易的金融功能,同時更加強調買賣雙方在交易過程中互相交流溝通的必要性。早期代表有支付寶錢包(AA付款、互相轉帳、爲他人付話費等),而近期包括WeChat紅包、平安集團「壹錢包」都屬於社交金融領域中最具代表性的產品。

社交網路無疑是未來任何重大網路戰略的關鍵元素之一,從Facebook和Twitter的快速崛起可見一斑。騰訊在WeChat已構建的社交網路上,推出WeChat紅包遊戲,其最主要的社交功能體現在冷冰冰的金錢在朋友圈中變得不那麼冷,以往朋友間談錢免談的尷尬情景得到有效緩解。藉助節日喜慶時間點,沿襲中國新年發紅包傳統,廣泛應用於WeChat朋友圈平臺強化社交屬性,從而更加拉近了真實世界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騰訊WeChat紅包占盡「天時地利人和」,不僅實現移動網路綁定銀行帳戶目標,「輕描淡寫」的將電子支付從PC端推動至移動端,同時定調社交金融,通過社交推動資金應用,通過金融增強人際來往。

您已閱讀27%(558字),剩餘73%(151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