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價格自2011年8月達到歷史高位後一路下跌,最低時跌破1200美元。此輪調整使得以「中國大媽」爲代表的實物黃金投資者損失慘重。探討金價未來走勢之前,投資者有必要清晰瞭解影響金價漲跌的幾個重要因素:發達國家貨幣政策、政治與經濟動盪以及黃金的實際需求與投資需求。
投資者對金價走勢的預測,應首先考慮以美國爲代表的發達國家貨幣政策,其中包括利率和通膨走勢。美聯準今年貨幣政策較之前幾年趨緊,減少貨幣供應量導致市場利率看漲,也會降低通貨膨脹預期以及看漲美元,因而金價在過去的一年中出現熊市是可以理解的。此外,投資者對政治、經濟危機的預期也左右著金價走勢。
鑑於黃金是國債或其它固定收益債券的替代品,當利率高企時,投資者會更偏好固定收益債券,黃金需求不足導致金價下跌。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聯準推出三輪量化寬鬆政策,基礎貨幣大量投放導致該國利率始終低於0.5%,在這段時間中,黃金價格從最初的800美元每盎司漲至如今的1290美元每盎司。同時,黃金傳統上被視爲規避通貨膨脹風險的重要工具,被看作是一種「保值」資產,2008年後,黃金保值性一直跑贏美國CPI,但由於去年金價大幅下跌,導致當前黃金保值性大打折扣。此外,由於黃金是以美元爲標的物的,隨著去年美聯準提出QE退出並於今年實施,未來美元走強是大機率事件,這也成爲金價下跌的重要誘因。
您已閱讀33%(569字),剩餘67%(116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