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彬

亞彬和她的「生長」

在與比利時編舞大師徹克奧維合作的《生長genesis》中,中國舞蹈家王亞彬將中國傳統舞蹈及當代西方舞蹈糅合在一起,互爲陰陽,詮釋危機暗藏的生長過程。

在比利時編舞大師西迪•拉比•徹克奧維(Sidi Larbi Cherkaoui)的藝術生涯中,國際合作始終是其不竭的動力。2013年,他忙碌穿梭於全球,除了到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嘗試用探戈來演繹米隆加(M¡longa)外,他又再次來到中國。七年前,他與少林武僧一起創作了影響巨大的《舞箴》(Sutra)。他的最新力作《生長genesis》創作於北京及安特衛普兩地,上月在歐洲成功首演。

這一次,一位中國舞蹈家王亞彬(Wang Yabin)主動向他發出了邀請。在中國,王亞彬以在影視劇中的表演更爲人熟知。在張藝謀(Zhang Yimou )2003年拍攝的影片《十面埋伏》(House of Flying Daggers)中,王亞彬是章子怡(Zhang Ziyi)的舞蹈替身,她行雲流水般地揮舞長袖,將它們變成了出神入化的武器。學習中國傳統舞蹈出身的她,致力於將更多當代舞蹈引入中國,還擔任每年一次的「亞彬和她的朋友們」(Yabin and her Friends)舞蹈專場的主演。

徹克奧維是「亞彬和她的朋友們」第五季邀請的創作嘉賓。似乎要呼應他公司的名稱——伊思曼(Eastman,直譯爲「東方人」——譯者注),在《生長genesis》中,他讓中西方的舞蹈相遇:整個作品中,他讓自己旗下三名舞蹈演員與中方四位舞蹈演員聯袂演出。音樂是各種流派的大雜燴:鋼琴、印度姆裏丹格鼓(mridangam)以及其它一些樂器悉數登上舞臺,把Olga Wojciechowska的電子樂效果烘托得淋漓盡致。整部作品呈現出婉約柔美、立意高遠的舞臺效果,但舞蹈語言含蓄舒緩。

您已閱讀55%(686字),剩餘45%(55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