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伯南克

伯南克的功與過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美聯準在充滿艱險的情況下成功應對了危機及其餘波,爲此伯南克理應得到盛讚。但他也留下了關於央行、貨幣和金融的待解問題。

在喜劇《彭贊斯的海盜》(The Pirates of Penzance)的打油歌中,吉兒伯特(W.S.Gilbert)和沙利文(Arthur Sullivan)諷刺了有修養的「現代少將」形象。放到現在,他們或許會諷刺學院派中央銀行家,而即將卸任美聯準(Fed)主席的班•柏南奇(Ben Bernanke)正是這一形象的典型。伯南克是傑出的學者,爲美聯準帶來了才華橫溢、博聞廣識的頭腦。對經濟史的瞭解幫助他阻止了一場可怕的恐慌。但他也犯過錯誤。歷史或許將賦予他正面的評價。但我們還需從他的美聯準任期中學習不少教訓。

早在2006年出任美聯準主席之前,伯南克便已極具影響力。自從2002年擔任美聯準理事以來,他發表過一些重要講話,包括2002年的「確保它(日本式的通縮)不在美國發生」(Making Sure ‘It’ Doesn’t Happen Here),和2004年對「大緩和」(Great Moderation)的讚揚。之前,尤其是在1999年與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的馬克•格特勒(Mark Gertler)合著的一篇論文中,他提出「實現(價格和金融穩定)的最佳政策框架,是靈活的通膨目標制度」。這是現代央行學的核心教義。

您已閱讀26%(533字),剩餘74%(155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馬丁•沃爾夫

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 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及首席經濟評論員。爲嘉獎他對財經新聞作出的傑出貢獻,沃爾夫於2000年榮獲大英帝國勳爵位勳章(CBE)。他是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學院客座研究員,並被授予劍橋大學聖體學院和牛津經濟政策研究院(Oxonia)院士,同時也是諾丁漢大學特約教授。自1999年和2006年以來,他分別擔任達佛斯(Davos)每年一度「世界經濟論壇」的特邀評委成員和國際傳媒委員會的成員。2006年7月他榮獲諾丁漢大學文學博士;在同年12月他又榮獲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科學(經濟)博士榮譽教授的稱號。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