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買嗎?不買中國銀行股的理由有很多——從貸款質量可疑、與影子銀行的關係說不清道不明,到流動性緊縮。眼下中國銀行股預計收益成長率將不到十分之一。但投資者在決定不買之前應再思考一番,原因是:負面訊息似乎導致中國銀行股的價格被低估了。
據聯昌國際(CIMB)估計,按2014年預計賬面價值計算,中國銀行股的加權平均市淨率僅爲0.9倍,長期平均市淨率僅爲1.8倍。相比之下,亞洲地區大多數銀行股的加權平均市淨率都與長期平均值持平或略低。從整個地區的歷史表現來看,市淨率爲1相當於10%的股本回報率,市淨率接近爲2相當於20%的股本回報率。但中國的四大行——工商銀行(ICBC)、中國銀行(BoC)、農業銀行(ABC)和建設銀行(CCB)——的股本回報率都達到20%,甚至20%以上。這意味著這些銀行的股價因大量的壞訊息而打了不少折扣。
哪些因素可能會改變投資者的看法?自危機爆發前,中國銀行股的估值就在不斷下滑。上週,一款通過工行的分行網路售賣的理財產品出現問題,而工行拒絕兜底。此事所引發的風波,肯定會讓看空銀行股板塊者更加堅定地看空。此外,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的不斷下滑——從2013年三季度的7.8%降至2013年底的7.7%——肯定也無助於提振投資者信心。但換個角度來看,這兩點也意味著中國政府對加固金融體系是動真格的,爲此不惜推動投資者重新對風險估價。此外,中國政府也願意爲推動金融體系改革——包括改革新股發行制度和利率市場化——而接受較低的成長率。這些舉措讓銀行股眼下遭遇短痛,但從長期來看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