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過路人看到一名男子在路燈下找東西,就問他在找什麼。「我的鑰匙,」他回答道。他們找了一會,但一無所獲。過路人問那名男子他是否確定把鑰匙丟在這了。「哦,不,」這名男子回答道,「但這裏有光。」
英國的經濟辯論就是如此。所有人都看到此次危機遺留下了財政赤字這個嚴重問題。我們很容易同意,政府有必要考慮將它列爲優先事項。我們也會很容易同意,這些赤字是財政失責的結果。但真正的問題是此次金融危機對產出和生產率的影響。人們應關注的是如何恢復損失的產出以及生產率。財政失責並非這些災難的原因;消除這個問題並不能結束災難。
英國現在的人均產出和勞動生產率遠遠低於長期趨勢水準。例如,2012年英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比1950年至2007年的趨勢水準低了12%。這是一場嚴重衰退以及隨後有記錄以來最疲弱復甦的結果。低失業率這個亮點其實是生產率大幅下降的反映。正如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學者西蒙•雷恩-李維士(Simon Wren-Lewis)所辯稱的那樣,這是一種政策失敗。
您已閱讀24%(445字),剩餘76%(137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