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札記

媒體札記:當官有風險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當官的風險真的比當礦工還大嗎?童名謙落馬真的是因爲倒楣嗎?這是過去兩天中國民間輿論場上兩個咄咄逼人的問號。

當官的風險真的比當礦工還大嗎?童名謙落馬真的是因爲倒楣嗎?這是過去兩天中國民間輿論場上兩個咄咄逼人的問號。

其一緣起北京青年報昨日報導《中紀委廉政課順口溜諷貪官》。文中記錄了國家行政學院原副院長周文彰主講「領導幹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觀」時的一段表述:「根據中央紀委公佈的數據,周文彰對比了兩組數據:2012年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處分縣處級以上幹部4698人,當年全國的礦難死亡人數1500人以內;2011年,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處分縣處級以上幹部4843人,當年礦難死亡人數1973人。面對臺下上千名局處級幹部,周文彰感慨道:『每年受處分的縣處級以上幹部已經超過礦難人數。權力是有風險的,領導幹部已經成了風險最大的職業。』不過,周文彰對聽衆直言,『有沒有風險取決於你自己。(規避風險)辦法也很簡單,叫做『管好自己』。官場是這麼個東西,你簡單它就簡單,你複雜它就複雜。』”

這個「領導幹部已經成了風險最大的職業」的說法,當即成爲門戶首頁及社群媒體吐槽熱點。@五嶽散人直斥「領導幹部的處分相當於礦工的命,這就叫做臭不要臉」;@鳳凰網轉發@Mr_Liu0215的質問:「 什麼是風險,死亡風險和處分風險,天壤之別的代價能比較嗎?礦工的風險出於爲人民做出貢獻,幹部的風險出於他們的無盡的貪婪,這又可以比較嗎?如果可以比較,爲什麼不比較一下兩者的收入,保險,福利?」;@新京報亦言「類比不妥」:「提醒官員有『風險意識』,這是應該的,但拿礦工來類比,看得扎眼。官員違法違紀,可以說是咎由自取,而礦工遇難,大多是安全管理問題。況且幹部被查通常罪不至死,而礦工遇難則是生命悲劇。兩種風險從起因到後果,在本質上都沒有可比性,怎能混爲一談?」;至於@成都全搜尋新聞網,則是刻意反諷:「礦工們的風險太小了,既沒有地雷陣,也沒有萬丈深淵」。

您已閱讀10%(756字),剩餘90%(706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