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安全保障戰略

日本民衆應制衡安倍的集權傾向

日本政治分析師哈里斯:安倍重新執政近一年來,爲回應所謂的「中國威脅」,試圖把首相角色從立法管理者轉變爲總司令,但日本民衆應權衡:犧牲民主價值與中國競爭是否值得?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上臺近一年來獲得了較高的支持率,但他無視反對黨和數以千計的抗議者的反對,強行推動國會通過有爭議的國家保密法,這種做法可能最終會削弱其政府的支持率。從多項民調的結果來看,安倍晉三的支持率下降十多個百分點至50%以下,很大程度上歸因於公衆對該法賦予政府在公共資訊方面的權力感到不安。

然而,國家保密法不太可能是安倍政府與日本公衆圍繞該國安全力量所展開的最後爭鬥。安倍執政近一年來的跡象日益表明,他的抱負遠不止復甦日本經濟:他希望對政治制度實施全面改革,以便讓日本做好與中國競爭的準備。通過消除對行政權力的正式和非正式制約,他希望可以更靈活地回應軍事威脅以及在東亞地區爭奪影響力。

簡言之,安倍正致力於將日本首相的角色從立法管理者轉變爲總司令,統管更爲強大的國防部門。這方面最爲重大的變化是成立了美國式的國家安全會議(NSC)——從下月起,日本防務和外交政策以及危機管理職責,將集中在該委員會僅有50名員工的辦公室裏。日本國安委一半的職員將是身穿制服的軍人,從而將首相與日本自衛隊(JSDF)的密切來往制度化。實際上,在上臺僅僅一年後,安倍與自衛隊的來往大概比任何一位前任都要頻繁:除了前幾任首相定期出席的兩三次慶典活動以外,安倍還定期訪問自衛隊基地,並參加自衛隊在東京的其他職能活動。這些以首相身份進行的訪問,顯然是他有意將擴大了的總司令角色正常化的努力。

您已閱讀43%(595字),剩餘57%(79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