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

FT社評:不要低估巴釐協定

在印尼巴釐達成的多邊貿易協定,遠不如各國代表在多哈回合初期設想的那麼雄心勃勃,但不應因此低估這項協定的象徵意義,它將爲世界經濟多邊貿易談判體系注入新的生命力。

經過10多年的努力後,多哈回合全球貿易談判終於產生了一項協定。上週六在印尼巴釐達成的一攬子協定,遠不如各國談判代表2001年在卡達開會時設想的那麼雄心勃勃。但人們不應低估這項協定的象徵意義。希望這項成就將給始於1947年《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造福世界經濟的多邊貿易談判體系注入新的生命力。

上週六一攬子協定背後的努力方式,在政治上是精明的。鑑於發展中國家和富裕國家在農業關稅等敏感問題上陷入僵局,世貿組織(WTO)構建了一套更易於形成共識的「貿易便利化」措施。讓商品更易於跨越國境,將提振自金融危機以來成長緩慢的全球貿易。一些估算認爲,此舉還將使全球經濟產出成長至多1兆美元,其中最大的成長將發生在新興市場經濟體。

這一突破有助於重建世貿組織作爲一個交易撮合者的聲譽。先前,這個總部位於日內瓦的組織在其18年曆史上從未成功推動159個成員國談判達成過任何協定。另外,如果此次再度受挫,世貿組織作爲全球貿易爭端裁判的權威也會受到削弱。這種權威對於執行現有規則是不可或缺的。

您已閱讀55%(441字),剩餘45%(36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