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在短短几天裏,在香港上市的兩家中國大型證券公司的股價上漲近20%?這隻能歸功於中共三中全會發布的又一條含糊不清的聲明。上週召開的中共三中全會決定「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從中信證券(Citic)和海通證券(Haitong)的股價走勢來看,無論內地恢復首次公開發行(IPO)的具體情況或時間表如何,這條聲明博得了一些投資者的歡心。
簡單的一句話也比什麼都沒有強——近一年多以來,中國內地希望通過IPO上市的公司就什麼都沒等到。過去14個月以來,有700多家公司向中國證券監管機構申請在上海或深圳上市,但沒有一家獲得批准。許多公司已經放棄在內地上市,轉而赴香港籌集資金,這促使香港市場在在IPO普遍驟減的大環境下呈現欣欣向榮之象。
要讓日漸堵塞的IPO通道恢復通暢,一個方法是著重確保IPO申請人滿足各項具體的法律規定,即確保不存在欺詐行爲。這一點從「註冊制」的提法中已然可見。「註冊制」將比模糊不清的「審批」過程更快、也更加透明。但中國股市要想避免出現一大堆垃圾股,光靠「註冊制」還不夠。經紀機構應該在盡職調查方面對自己承銷的上市案承擔更多責任,因此,在歡欣鼓舞的同時,這些機構也要承擔一些法律風險。按交易額計算,散戶投資者佔到A股市場的近三分之二,因此他們可以說是A股市場的主體。老道的外國投資者在A股市場所佔比例仍然微不足道。
您已閱讀73%(565字),剩餘27%(20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