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

FT社評:災前防患不容忽視

國際救援是必要的,但災後應對措施只能有限地減少死亡人數。我們必須反思如何將捐款用於災前保護民衆,而不僅僅是災後救援。

1999年,一場強風暴襲擊印度奧里薩邦,造成巨大破壞,超過1萬人遇難。上月,類似強度的風暴再襲奧里薩邦,又一次造成巨大破壞,但這一次只有15人死亡。死亡人數的顯著差別可以用一個因素來解釋:在2013年風暴來襲前的數年,印度當局部署了詳細計劃,保護當地民衆。

全球媒體都在報導颱風「海燕」在菲律賓造成的破壞,但印度奧里薩邦的經驗值得注意。在菲律賓,已有4000多人因「海燕」遇難,而死亡人數還可能繼續上升。美國、英國等國已派遣軍艦前往該地區,以協助救災。

儘管國際救援是必要而善意的,但殘酷的現實是,一切災後應對措施都只能有限地減少死亡人數。在大多數災害中起到決定作用的,是政府和捐助者在災前若干年對「備災」措施的投資多寡。而這方面的人道主義措施卻鮮有人關注。

您已閱讀46%(327字),剩餘54%(38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