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剃刀邊緣

毛澤東時代的關鍵詞(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從毛澤東時代過來的人,對一些詞語有著特別的記憶。我想打撈這些殘存的碎片,供渴望瞭解那個歲月的人參考。

【編者按】:毛澤東對一代中國人的影響十分特殊,中國的宣傳語境曾將其神話,「文革」後民間對其的批判與反思則從未停止。今年自中國新領導人上臺後,「羣衆路線」、「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些典型的帶有毛澤東特色的話語符號爲中共官方所採用,讓很多人對毛澤東時代的記憶重新浮起。從毛澤東時代過來的人,對一些詞語有著特別的記憶。作者老愚撰文,力圖打撈這些殘存的碎片,供渴望瞭解那個歲月的人參考。

紅色

我來到世上第一眼看到的是黃色。院子裏那叢黃花所發出的耀眼的光芒,讓我對已經開始的人生充滿好奇。在我的印象裏,蜜蜂繞著嬌媚的黃花轉圈,忽而鑽入花蕊,忽而飛走,他們嗡嗡的喧鬧一直在耳膜裏迴響。

您已閱讀19%(283字),剩餘81%(121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剃刀邊緣

老愚,男,陝西扶風人,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社會觀察家,出版人,散文作家。著有《在和風中假寐》《暮色四合》等。因《「紅二代」的意志》《「紅色重慶」的價值》《重慶紅色頻道發出的信號》 等系列文章,而獲得2011年度亞洲出版人協會評論大獎。公號名爲「老愚的自留地」。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