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一位西方記者的南京見聞

我們恰巧碰上南京發生政治醜聞,因此,有形形色色的古怪人員相伴我們左右也就不足爲奇了。參觀學校時,我被一個十歲男孩的發明震驚了。

雄偉的南京城既不像上海那樣富有魅力,也不像北京那樣繁華熱鬧,但它是中國飛速發展的見證者。在各大主幹道兩旁,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以滿足快速成長的城市人口需要——南京人口已超800萬,而市政府也雄心勃勃地想把南京建設成特大型城市。

中國多數官員喜歡引用「和諧」與「生機勃勃」等詞來加重話語份量。在南京,「歷史名城」這個詞時常被引用。南京是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孝陵的所在地,也是民國首任總統孫中山最後的安息之地。然而,整個南京如今成了大拆大建的大工地。如今除了爲數不多的古建築以及明代城牆外,南京的歷史遺存幾乎蕩然無存,一切成了現代建築的天下,到處是霓虹閃爍。

結果是:霧霾籠罩的南京,燈光顯得昏暗,曾是昔日帝都的中心城區不覺恍然成了繁華的東歐城市。中國的中產階層快速致富——遍佈全城的停車場就是明證,街上嘟嘟跑的老爺車難覓蹤影,橫穿高速路往往九死一生,而至少閃避橫行大街的各種豪車時也是險象環生。

您已閱讀17%(398字),剩餘83%(195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