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在認可推廣基因改造技術方面向前邁了一小步——至少,從近期媒體報導情形來看,是這樣的。
先是農業部新聞辦公室出面,於自家官網發表《基因改造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多個領域》,以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院長羅雲波和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昉接受專訪的形式,強調「沒有必要進行人體安全性試驗」、「喫基因改造食品會導致『絕育』純屬造謠」,而跨國公司孟山都亦「並未形成壟斷」。
繼農業部這篇問答獲得門戶重點推薦後,前天又有「61名院士上書請求基因改造水稻產業化」成爲新浪鳳凰頭條新聞。是南方都市報刊登《300網友武漢試喫「黃金大米」》,記錄了週六在華中農業大學舉行的「全國首屆黃金大米品嚐會」情形:「在19日的晚宴上,一種轉Bt基因大米被做成月餅、米糕、米粑和豆皮;而10公斤的『黃金大米』則被熬成米粥,供與會者食用……活動的主角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張啓發,他同時也是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他在活動中作了題爲《作物育種的主要發展趨勢》的演講。張啓發在演講後接受記者採訪時,對基因改造水稻在中國的前景表示悲觀,『2009年5月,在11年的爭取之後,我們研究的兩種基因改造水稻,華恢1號與Bt汕優63取得了國家所頒發的安全證書,當時我比較樂觀,但現在4年過去了,這兩張證書也將在明年失效,但基因改造水稻商業化不是更近,而是更遙遠了。』”
您已閱讀8%(580字),剩餘92%(689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