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體育

中網十年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顏強:十年間,中網從北京城南遷入奧運場館,人氣漸漲,獎金額不斷提升吸引更多明星登場。但中網的長久繁榮,要靠網球運動在中國民間的熱度。

我和幾個同事從光彩球場走出來,站在馬路上打出租車。一位身材修長穿著網球短裙、揹着網球球包的姑娘從我們面前走過,她有些茫然地四處張望,並沒有見到來接她的車。所幸在光彩球場附近扒活兒的計程車不少,這姑娘不用在有些蕭瑟的秋風中站立太久,打上車匆匆離去。

這位球手是當時的國手孫甜甜,先前不久在雅典奧運會和李婷搭檔奪取了奧運女雙冠軍。孫甜甜應該是在光彩有雙打比賽的,只是當時我們都沒有太多興趣去檢視女雙籤表——我們剛剛看完女單半決賽,庫茲涅佐娃淘汰了正開始走紅的莎拉波娃,將在決賽裏迎戰小威。

那便是第一屆中國網球公開賽給我留下的一些記憶碎片。當時的中網選址在南三環外的光彩體育中心,球場佈置其實不錯,但周邊環境一般,遠沒有爲中網造勢「第五大滿貫」的氣勢。當時我們都沒有中網的記者證,抱著探一探首屆中網氛圍的目的,直接去球場撲票。光彩中心四周,黃牛很踴躍,因爲他們手裏的存票走得並不好。我們四人前去觀賽,買了五十元一張的票子,在視野不錯的二層看臺,上去才知道,連俄羅斯「紅粉對決」的重頭比賽,球場也根本沒有坐滿。旁邊的觀衆相互打聽黃牛票的價格,嘲弄我們沒和黃牛還價,因爲他們二十元一張的照樣坐進來了。

您已閱讀33%(494字),剩餘67%(102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