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史諾登

史諾登是怎樣煉成的?

電腦安全專家施奈爾:在外包盛行的當今時代,就連情報機構也不再提供鐵飯碗。史諾登這一代人受到的教育是不要對僱主有什麼長期指望。因此,僱主也不應對他們有什麼長期指望。

大政府的祕密需要許多人去保守。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Office of the 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簡稱ODNI)的數據顯示,截止2012年10月,美國有近500萬人擁有「安全通關證」(security clearance),其中140萬人的通關證級別爲「絕密」(top secret)級甚至更高。

這些人中的大部分人不會像洩密的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前合約員工愛德華•史諾登(Edward Snowden)那樣接觸到那麼多的機密資訊,甚至也沒有美國陸軍士兵、原名布萊德利•曼寧(Bradley Manning)的切爾西(Chelsea Manning)接觸的機密資訊多。曼寧被控向維基解密(WikiLeaks)提供機密檔案。但還是有許多人可以接觸到機密資訊,這最終可能成爲美國政府的致命弱點。保密除了其他內涵外,還是一種忠誠行爲,在當今的年輕一代中,越來越難以找到這種忠誠了。如果美國國家安全局和其他情報機構想要以當前形態生存下去,它們將不得不考慮如何縮減機密資訊的數量。

正如查利•斯特羅斯(Charlie Stross)等作家所解釋的,過去,保守情報祕密的方法是讓它成爲終身文化的一部分。情報界會招募剛進入職場的人,給他們一個鐵飯碗。那是一個私人俱樂部,一個充斥著代號和機密資訊的俱樂部。

您已閱讀31%(570字),剩餘69%(127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