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FT社評:新加坡必須滿足民衆期待

新加坡政府正面臨考驗。它必須努力應付民衆日益成長的期待,新加坡政界人士開放態度表明,新加坡已下定決心,迎接挑戰。

將近50年前,新加坡被趕出馬來西亞聯邦、從而結束了兩國的短暫結盟。自那時起,新加坡就開始了從發展中世界向發達世界攀升的激動人心之旅。兩年前,新加坡在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這項經濟指標上超過了美國。對一個沒什麼自然資源、一度連淡水都要依靠不友善的鄰國供應的國家而言,這是項了不起的成就。

但1990年至2004年在任的新加坡前總理吳作棟(Goh Chok Tong)表示,新加坡似乎已陷入中年危機。隨著人口結構趨於老齡化,新加坡經濟對外國勞動力的依賴越來越深。新加坡不斷擴張的資產管理行業吸引了資金流入,推動該國房地產出現繁榮,進而推動生活成本飆升。受到擠壓的新加坡中產階級已開始感受到日益加劇的不公平現象帶來的切身之痛:他們眼看著億萬富翁在炫耀財富,自己卻使盡力氣也不一定買得起房。

這個焦慮的時代帶給了新加坡反對黨工人黨(Workers’ party)一些好運。在最近的一次議會選舉中,工人黨獲得近40%的選票。如今,該黨已成爲人民行動黨(People’s Action party)自1959年掌權以來面臨的最嚴重威脅。人民行動黨已注意到這一點。新加坡總理李顯龍(Lee Hsien Loong)近日宣佈,政府將增加醫療、社會福利和住房方面的支出。

您已閱讀60%(526字),剩餘40%(34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