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

Lex專欄:聘用官二代的「苦衷」

摩根大通僱傭中國官二代僱員,暴露外資銀行爭取亞洲業務所面臨的壓力。簡言之,交易不夠多,而僱傭當地的能人又令成本扶搖直上。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證明公司(甚至銀行!)僱傭員工是看中其人脈(竟然在中國也是這樣!)後,不妨去研究森林裏熊的行動規律,或者著名天主教徒的信仰。

摩根大通(JPMorgan)僱傭所謂的中國「太子黨」,反映的真實故事與其說是「裙帶關係」,不如說是銀行在證明其亞洲投資合理方面承受的壓力。簡言之,交易不夠多,西方銀行正艱難爭取業務,而僱傭當地的能人又令成本扶搖直上。

例如,據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數據,香港和中國內地貢獻了2013上半年全球投資銀行服務費的區區5%。同期,在併購市場,摩根大通在全球實現4.8億美元的服務費收入,其中只有不到5000萬美元來自整個亞太地區。難怪各銀行要竭盡所能招攬生意了。

您已閱讀89%(314字),剩餘11%(3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