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債

Lex專欄:中國地方政府財政堪憂

第二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速放緩至7.5%。官方策劃的「錢荒」和約束影子金融體系的指令正在直接損害經濟成長。

中國的審查員們肯定忙碌了一個週末。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上週在一個新聞發佈會上稱,中國今年的經濟成長目標是7%。經過審改後,這個數字成了7.5%——與目前的官方目標相符。今年第二季度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增速從第一季度的7.7%放緩至7.5%,看起來還會進一步放緩。這似乎表明,樓繼偉當時是不小心說漏了嘴。如今,確保這一放緩不會導致經濟崩潰是中國政府的首要任務。

中國政府主導的流動性緊縮,以及約束中國影子金融體系的指令,正在直接損害經濟成長,這是因爲許多企業和地方政府依靠這個體系獲取資金。然而,如今有很大一部分資金只是爲了償還舊債的利息。中國大部分固定資產投資是通過地方政府建立的信託基金和發行債券融資的,今年這些信託基金和債券發行量成長了不止一倍,而固定資產投資卻只增加了五分之一。中國地方政府貸款已高達10兆元人民幣,與GDP之比爲五分之一。

其他獲取資金的管道也在萎縮。由於產能過剩導致利潤和稅收下降,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正遭遇沉重打擊。房地產市場一旦面臨困境,地方政府通過賣地籌集財政收入的能力也會大大降低,而土地是地方政府很大一部分融資的抵押物。《中國投資參考》(China Confidential)指出,以內蒙古自治區爲例,今年頭五個月的財政收入成長持平——遠低於其14%的成長目標。

您已閱讀75%(549字),剩餘25%(18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