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量化寬鬆

政策思路應讓市場明白

史丹佛大學教授泰萊:美聯準談論退出QE後的市場動盪生動地表明,任何央行退出此類干預是多麼困難。這不是溝通問題,而是政策問題。在此緊要關頭,給新官上任的英國央行行長卡尼幾點建議。

當英國央行(BoE)新任行長馬克•卡尼(Mark Carney)首次與同事和幕僚坐在一起的時候,他不會缺少來自世界各地的諫言。隨著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繼續膨脹,加上經濟成長疲軟,許多知名經濟學家對全球貨幣當局掀起的資產購買潮感到擔憂。

美聯準(Fed)前主席保羅•沃爾克(Paul Volcker)最近警告稱,各國央行正引發「投機性扭曲和……潛在通膨」的風險。芝加哥經濟學家、印度政府首席經濟顧問拉古拉姆•瑞佔(Raghuram Rajan)假借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口吻說:「在經濟政策領域,從來也沒有一次像這樣,如此少的人,依據如此少的證據,投放如此多的資金。」

按央行官員們自己的說法,他們對這些政策越來越擔心——他們稱,之所以出臺這些政策是因爲他們別無選擇。目前已離任的默文•金爵士(Sir Mervyn King)表示:「渴望迴歸正常是可以理解的。」卡尼在貨幣政策委員會的新同事中,有6位(佔多數)已經投票反對進一步實施大規模資產購買計劃或量化寬鬆政策。

您已閱讀27%(444字),剩餘73%(119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